创办彭博国际文教的契机,Amanda坦言是出于母亲为帮助孩子当仁不让的心,当时为了提升大女儿的国际能力,将其从一般学校送入台北欧洲学校就读,没想到国际学校名额抢手,只能进入法文组班级,又因中途加入的转学生身分,校方表示已开始全法文教学,反倒使女儿因为语言不通变得沉默寡言,学习的热忱与自信也荡至谷底。
正忧心于女儿的学习困境,Amanda在一次与妹妹及其多伦多大学同学的聚会中偶然得知,加拿大政府有意在台湾寻找愿意办理留学衔接教育的合作方,让有留学计画的孩子在高一、高二时,週一至週五仍可在原本的学校就学,週末再于机构补上额外课程(如英文、生涯规划等),寒暑假更可至加拿大参与当地学校活动,等到前两年的衔接教育完成,学生留学的意愿也确定,高三整年将直接到加拿大与当地学生一同上课,毕业后即可取得加国的学历证明。
由于自己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,Amanda毅然决然地决定接下这份重任,跳出熟悉的生活圈进入办学人生;为什幺选择加拿大呢?除了自己和妹妹都曾受过且认同该国教育方针外,加拿大的高中毕业证书可申请全世界的大学这一点,也最适合想往国际发展的孩子。
彭博国际文教今年迈入第三年,第一届的孩子即将成为大学新鲜人,Amanda回想一路办学的过往,起初只能徵召到孩子就学状况不佳,孤注一掷的家长,到后来开始有学员听闻好口碑专门前来;以及大女儿透过加拿大衔接教育的课程,慢慢培养出自信和学习热忱,脸上的笑容多了,先前语文方面的落后也早因自信心的增长而游刃有余。
「留学」在大众认知里,代表必须花大笔的费用,并让孩子长期只身在异地打拚,无论是现实经济考量还是对子女的情感依赖都可能使父母却步。Amanda认为留学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与方法,先透过衔接课程确认孩子是否能认同、适应国外教育体系,在顾全国内课业的前提下探索孩子更多的可能;好比彭博国际文教曾有位厨艺本行的学生,因为想到国外增广见闻,在语文修业完成后,找到邮轮上的厨师工作,顺利将志向与专业结合。
彭博文教机构虽以加拿大留学为主要业务,随着名声有口皆碑,开始有更多美国、英国、瑞士、中国等海外学校连繫洽谈中,Amanda透露她的经营原则:「只要有孩子表达想学某类专长,跳舞、音乐、电脑、财务等等,我们就会想办法寻找该科目知名的学校,让孩子都能选择心中的理想。」
Amanda鼓励父母只要能力许可都应该让子女出国见识,就算只是旅游行程,也能感受他国文化与处事态度,这些将成为育成孩子眼界的养分,用更宏观的角度思考未来。
「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同,教育的真谛不该只教他们答案是什幺,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解决困难的正面态度。」
我以前对数字一窍不通,出国后建立学习的自信,后来也从事了财务相关工作。当妈妈以后,为了引导女儿找回学习热忱跨界办学,没想到同时帮助到更多面临同样困境的孩子;看着第一届的学员快乐地準备进入大学,以及越来越多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的家长,真的让人十分感动。